我想守“沪”这座城(四)——战“疫”青年践行医者誓言

来源:上海宏康医院 发布时间:2020-07-13 浏览次数:14014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切都开始了复苏的迹象。当前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呈现良好的态势,各行各业逐步复工复产,其中离不开广大一线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在上海宏康医院就有这样一群优秀的小伙子,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1.png

01

外科——王红光

用付出换平安


作为上海宏康医院年轻的外科实习医生,王红光每天的工作内容除了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带领陪同查房,学习询问病史,还要负责多位患者的换药工作。清创缝合是最常见常做的操作,病人有老有少,伤口大小位置各异,难度也大不相同,对王红光来说已经轻车熟路。


今年2月初,自上海宏康医院新冠疫情道口志愿者应急小组成立后,王红光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队伍中,成为了一名90后志愿者。

2.png


“抗击疫情,只要有需要,我就会上,年轻人么就应该冲在前!”


高速公路出入口寒风凛冽,一辆辆准备入城的车辆排成长龙。经过路口的每一辆车,王红光都要走到主驾驶窗口测量体温。伫立在寒风中,他不敢有丝毫大意,这样的执勤一旦开始,便是不分昼夜。在高速路口值守看似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王红光每班站足6小时,值完班累得不想吃饭,倒床就睡着了。即便这样,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工作,一线是最危险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他仍然义无反顾。


3336.png


“由于冬天车内开着空调,所测体温可能高一点,有时候我们要反复测几次,基本上所有的车辆都能主动配合,没有抱怨,有的车主还会微笑地感谢我们”王红光说。


44.png


橡胶手套不透汗,等到交班的时候,双手变得煞白;防护服密不透风也不透气,时间一久,汗水就会浸湿衣服。正是这些源源不断涌入的暖流,让我们更加坚信一切都在朝更好的方向走。

02

针灸推拿科——袁晨杰

筑起防疫 青春长城


来自上海宏康医院针灸推拿科的袁晨杰,每天都会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康复病人几乎是各科疾病种类的综合,年龄上有老中青幼,病科中有内外妇儿五官等学科。袁晨杰对待患者细致入微,总是面带微笑,遇到行动不便的患者,都主动的上前搀扶。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他不顾家人反对,投身防疫一线。

55.png


“您是从哪里来的?您近期有去过湖北吗?最近有接触过发热的人吗?......”在上海G2花桥高速道口,袁晨杰正在对来往的车辆进行检查。他拦下一辆辆从远方行驶而来的车辆,详细询问司乘人员行车路线等情况,并为车上的人员逐一测量体温、进行登记。


669.png


虽然每天都要近距离接触不同人群,但袁晨杰却没有丝毫的退缩,“每一个高速路口,就像城市的堡垒,面对疫情,我们志愿者能迈前一步,就能让市民多一份安全,我们也感受到被需要的快乐!”


每天结束志愿者工作,袁晨杰回家后会赶紧消毒,然后回房间自我隔离。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保护好家人。


7776.png


通常在吃饭时间,袁晨杰通常以最快的速度扒了几口饭,火速穿上装备,戴好口罩,返回岗位。为了尽量不离岗,他执勤时从不喝水。


8887.png


“您好,量一下体温……”

“您好,请出示一下身份证!”

“您好,请问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


一声声温馨的话语;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同样的话语无数次的重复,同样的动作也反复进行,来来回回迎送着市民安全出行。


每次出发前,上海宏康医院都为志愿者们准备了保暖衣物、用品。但远离市区的道口还是寒意袭人,志愿者们有的在道口拦停车辆,为每一位车内人员测量体温;有的则需要在简易的诊察室内,为所有经过道口的湖北籍返沪等重点排查对象进行防疫检查和信息登记。切实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测、不漏一人,严防死守,牢牢把控疫病传播的第一道关口。


他们是逆风者,筑牢第一道防线;他们是健康守护者,守护上海“北大门”。在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小伙子们迅速从医者秒变“防控战士”,用不忘初心的坚守、舍我其谁的勇气诠释着宏康精神。


9.png


嘱托、信心、承诺、投入、守护……


年轻的90后正用自己的坚守与担当成为这场无声战“疫”中最青春靓丽的底色,为打好疫情防控战役、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着满满的青春力量!